2021年,經我國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李穎和孫長顥等專家研究。
并在《Cell Metabolism(細胞代謝)》雜志發表的“中國糖尿病營養防治的未來”一文表明:
我國糖尿病主要飲食危險因素是全谷物攝入較少而精制谷物攝入過多。
其他飲食危險因素有海產品、蔬菜水果、堅果和低脂乳制品攝入過少,含糖飲料、紅肉和加工肉過多。
高油高鹽飲食,外出就餐較多。而文中提到的“全谷物”究竟為何物,又有什么妙用呢?
什么是全谷物?
從科學的定義來說,全谷物是指完整、碾碎、破碎或壓片的谷物。
其基本組成包括淀粉質胚乳、胚芽與皮層,各組成部分的相對比例與完整穎果一樣。
全谷物不僅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鎂、鐵和膳食纖維。
還含有多酚、維生素E、單寧、類胡蘿卜素、植酸、木質素和木脂素等常見抗氧化成分。
而且還含有一些果蔬食品中少見但具有很高營養價值的抗氧化成分,如γ-谷維素、烷基間苯二酚、燕麥蒽酰胺等。
常見的全谷物包括小米、玉米、燕麥、蕎麥、全麥、糙米、高粱米、青稞、薏米、藜麥等。
與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含有更多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有益健康的營養成分。
而精制谷物僅留下淀粉含量高的胚乳部分,營養價值損失較多。
主食吃全谷物的好處
全谷物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血壓,并改善胃腸道健康。
食用此類食品也有利于調節血糖、減輕身體負擔,并有助于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
● 控制血糖、血脂
全谷物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一種多糖,它既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能產生能量。
可被腸道細菌利用,對血糖、血脂有益。可溶性膳食纖維可通過延緩糖分的轉運和吸收,幫助患者控制餐后血糖。
● 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不溶性膳食纖維結構粗糙,可增加咀嚼次數,提升飽腹感。
除了定期鍛煉外,充足的全谷物和谷物纖維也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效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體重及血糖。
● 降低炎癥反應
胰島炎癥是導致胰島β細胞受損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項研究表明,慢性炎癥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全谷物可通過降低炎癥反應,減緩糖尿病的發生發展。
● 調節腸道菌群
全谷物可傳遞益生元以調節腸道菌群組成、豐度和活性,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
同時作為代謝底物,被菌群代謝生成功能性代謝產物,因此能夠降低糖尿病發生及病情進展的風險。
即使沒有糖尿病,普通人吃全谷物食品也有益健康長壽。
全谷物如何吃?
素時刻五谷膳食粉汲取中華民族五千年“藥食同源”的文化精華。
結合現代營養學,科學合理搭配包括堅果、籽種、果蔬、花朵、谷物、菌藻六大類共計199種植物食材。
完美詮釋了“食物多樣化”的膳食養生原則,通過恒源“全谷萃”四維營養技術。
將食材全粒入餐,全食入餐,保留了谷物的胚乳、胚芽和麩皮,運用超微研磨技術。
既保證了營養的釋放,又保證了膳食纖維的含量。
在食物吸收與營養方面,做到了多樣性涵蓋,均衡性吸收,完整性提取,既保證了營養的均衡,提高身體吸收營養的能力。
營養來源于食物,均衡攝取營養才能強健體質。“吃好,身體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