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這是5000年前中華祖先總結出來的飲食規(guī)律。
谷類食物是中國傳統(tǒng)膳食的主食,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
谷類也是B族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的重要食物來源。
全谷物是指未經(jīng)精細化加工或雖經(jīng)碾磨(粉碎或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備的胚乳、胚芽、谷皮和糊粉層成分的谷物。
與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含有谷物全部的天然營養(yǎng)成分。
如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礦物質(zhì)、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緇醇素,以及植酸和酚類等植物化合物。
我國傳統(tǒng)飲食習慣中作為主食的稻米、小麥、大麥、燕麥、黑麥、黑米、玉米、裸麥、高梁、青稞、黃米、小米、粟米、蕎麥、薏米等。
如果加工得當,均可作為全谷物的良好來源。
每餐的主食不能僅吃精白米面,還需將全谷物融入一日三餐。
小米、玉米、燕麥、全麥粉等都可以和精白米面搭配,比如早餐吃小米粥、燕麥粥、八寶粥等。
那么午餐或晚餐中可以在面粉中混合玉米粉、蕎麥粉,或者選用全麥粉做饅頭、面條、烙餅,白米中放些糙米、燕麥、黑米、薏米等來烹制米飯。
主食應該注意增加全谷物和雜豆類食物,因為谷類加工精度越高,越會引起人體較高的血糖應答。
烹調(diào)主食時,大米可與全谷物稻米(糙米)、雜糧(燕麥、小米、蕎麥、玉米等)以及雜豆(紅小豆、綠豆、蕓豆、花豆等)搭配食用。
傳統(tǒng)的二米飯、豆飯、八寶粥、炒飯都是增加食物品種的好方法。
由于全谷物入口感覺粗糙,長期吃精制細軟的米、面者,食用全谷物初期會不適應,對此,可發(fā)揮廚房炊具的作用來消除入口粗糙感。
例如采用電飯煲、高壓鍋烹煮八寶粥,采用電蒸鍋蒸玉米棒、雜糧饅頭、紅薯,均可使其口感柔軟。
為了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狀,還可加入芝麻粉、葡萄干和大棗等,使全谷物食物更香、更美味。
而現(xiàn)在,有了更為簡便和高效的選擇——素時刻五谷膳食粉。
以中國傳統(tǒng)食療養(yǎng)生理念為基礎,根據(jù)大量醫(yī)學、藥學典籍,做到五性五味相宜不忌;五色五方五行配置和諧。
同時結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嚴選199種優(yōu)質(zhì)植物食材。
以22種籽種、19種堅果、13種花朵、19種菌藻、56種谷豆、70種果蔬六大類食材為核心成分。
其中共有四十九種藥食同源食材,滿足膳食指南中的“人體需要攝入每周至少25種以上的食物,每天攝入足夠的全谷物。
足量的蔬菜,足量的水果”這一要求,并且嚴格按照“40種人體必需營養(yǎng)素、15種其他重要營養(yǎng)素國際標準”合理搭配。
精選的食材和科學的比例,均衡營養(yǎng),守護健康。
素時刻五谷膳食粉,讓五谷雜糧回歸餐桌主位,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均衡膳食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