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無論在什么時代,“吃飯”都是老百姓的頭等大事。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渴望吃得飽,到20世紀90年代有條件吃得好。
再到21世紀追求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老百姓的“小餐桌”上,折射出的,是人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大需求”。
為掌握不同時期的居民營養健康情況,新中國成立后。
我國先后于1959年、1982年、1992年、2002年、2012年、2015以及2020年開展了7次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
密切掌握城鄉居民膳食結構和營養水平變化,時刻關注慢性疾病的發展規律。
評價城鄉居民營養與健康水平,并及時推出相關政策與防治舉措。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對營養健康理念的不斷推進宣傳,人們開始認識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但是對怎樣才能“吃得健康”理解仍不到位,居民膳食結構仍然不盡合理。
微量營養素缺乏和營養失衡并存的現象依然存在,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
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平衡膳食八準則”到“平衡膳食寶塔”、“平衡膳食餐盤”、“平衡膳食算盤”;
從“健康小屋”“健康食堂”“輕食餐廳”到“健康步道”“健康主題公園”“健康知識一條街”;
從餐廳、商場,到公園、社區、醫院、學校、運動場……營養、健康元素無處不在。
合理膳食、適量運動、預防為主的健康理念已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以大眾健康利益為根本,引導食物消費、促進膳食平衡、合理有效運動、防控慢性疾病。
如今,營養與健康的教育實踐正在得到有效落地,既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營養健康渴望,更順應了全民共建共享大健康的時代需求。
五谷膳食粉嚴選22種籽種食材、19種堅果食材、13種花朵食材、19種菌藻食材、56種谷豆食材、70種果蔬食材,科學配比,均衡膳食營養;
同時嚴格按照“40種人體必需營養素、15種其他重要營養素國際標準”合理搭配,精選的食材和科學的比例,滿足每日所需營養。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通過一系列有組織、有規模、有教育意義的統一行動。
全社會合力傳播普及營養健康知識,使每一個人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通過良好的飲食習慣,提升健康水平,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真正的懂營養,愛營養,有營養。
自己的營養,自己的健康,自己掌握,這是一種尊嚴,也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智慧。
未來,隨著健康中國行動在更大范圍、更深觸角、更多領域的持續推進.
那時,你將看到一個更加自律向上的社會、一個更加強壯健康的民族、一個全民皆為健康代言者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