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作為當前人類聞之色變的頑疾,始終給大眾留下難以治愈、致死殺手的可怕印象。
而在治療短期無望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預防則又變成了大部分人關注的焦點。
一項發表在2019年國際頂級腫瘤學頂級期刊《JAMA Oncology》上的最新研究顯示,含有大量全谷物的飲食可以將患肝癌的風險降低近 40%。
原發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癥,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癥死亡原因。原發性肝癌的主要組織學類型是肝細胞癌(HCC)。
在美國,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肝細胞癌的發病率一直在增加,預計到 2030 年,肝細胞癌將成為癌癥相關死亡率最主要的三大原因之一。
在美國,存在很大一部分肝細胞癌病例無法用已知的危險因素(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 和 HCV)感染,代謝紊亂和吸煙)來解釋。
盡管慢性 HBV 和 HCV 感染是肝細胞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但在美國普通人群中,其流行率(HBV7 約為 0.11%,HCV8 約為 1.0%)相對較低。
飲食因素被認為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但只有過量飲酒和使用受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才被認為是肝細胞癌的膳食危險因素。
全谷物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與僅含有胚乳的精制谷物相比,其由麩皮,胚芽和胚乳組成。
全谷物是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營養素和其他眾多營養素的主要來源,但這些營養素在精煉過程中被去除。
全谷物和膳食纖維的消費水平。
特別是谷物纖維的消費水平與肥胖風險、 1型 、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已知肝細胞癌的易感因素的降低相關。
除了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代謝調節以及減少全身炎癥外。
攝入全谷物和膳食纖維還可改善腸道的完整性并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
從而引起微生物群相關代謝產物的增加,這其中包括重要的短鏈脂肪酸,尤其是丁酸鹽的增加。
腸道的完整性、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和代謝產物的產生可能在包括肝細胞癌等肝臟疾病的發生發展其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來自哈佛醫學院的助理教授張雪紅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假設長期攝入全谷物和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肝細胞癌的風險。
目前為止,還沒有流行病學研究調查全谷物的攝入和肝細胞癌的發生風險之間的相關性。
僅有 1 項隊列研究研究了膳食纖維的攝入與肝細胞癌的發生之間的相關性。
因此,張雪紅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使用來自 2 項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護士健康研究(NHS)26 和健康專業人員隨訪研究(HPFS)的數據進行了這項研究。
其評估全谷物攝入與肝細胞癌發生的相關性。同時,該研究團隊還研究了單個全谷物攝入和谷物子組麩皮與降低的肝細胞癌風險之間的關系。
對于膳食纖維,該研究團隊還研究了食物來源(即谷物,水果和植物纖維)的膳食纖維與肝細胞癌發生風險之間的關系。
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張雪紅博士及其研究人員在美國研究了對超過 125,000 名患者其中包括 77,241 名女性和 48,214 名男性進行了追蹤研究。
他們發現,增加全谷物攝入量會降低患上這種難以治愈肝癌的風險。
食用最大量全谷物的患者發生肝細胞肝癌的風險比吃少量全谷物的患者低 37%。
同時,該研究還表明,高麩飲食可將肝癌風險降低30%,而高菌種飲食可將風險降低 11%。
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高水平的全谷物可以避免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和降低全身炎癥反應,這是肝細胞肝癌發生的病理生理學標志。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于近期的《JAMA Oncology》雜志。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參與該研究的受試者主要年齡段集中于 50 歲到 60 歲之間。
研究人員使用“食物使用調查問卷”分類對使用全谷物和膳食纖維攝入進行調查。
其使用范圍涵蓋“從不或少于每月一次”到“6 次或更多次”以及“每天服用”不等。
根據梅奧診所的說法,與精制谷物或濃縮谷物等其他類型的谷物相比。
全谷物是 B 族維生素,鐵,葉酸,硒,鉀和鎂等微量元素更好攝入來源。
全谷物中含量最高的食物包括市面上常見的全麥燕麥片、糙米、藜麥、爆米花、全麥面包,意大利面和全麥餅干。
富含全谷物的飲食攝入也降低了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發生風險。
這些常見的“富貴病”已成為肝癌和其他危及生命疾病的易感因素。
出乎意料的是,根據該研究結果顯示,增加水果和蔬菜纖維的攝入并沒有降低人們罹患肝細胞肝癌的風險,這可能與我們所想的有所出入。
因此,水果及蔬菜纖維的攝入可能在防止罹患肝細胞肝癌的發生上作用甚微。
當前食物的精煉日趨成熟,更為精煉的食物也廣受消費者的喜愛。
但這一大環境下,如何提高全谷物及膳食纖維的有效攝入應該成為每一個老百姓需要考慮的問題。
素時刻五谷膳食粉是根據《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等中醫典籍的養生理論,并且綜合國人的身體飲食結構形成的特殊配方。
甄選不同食材根、莖、葉、花、果實等,按照現代營養學標準精準計算食材配比量。
以科學的生產工藝,將自然、環保的食材配制成營養均衡、豐富的五谷膳食粥。
五谷膳食粉甄選的每一種食材,都是依據中醫膳食養生的配方原則,并與現代營養學相結合。
并不是所謂的簡單原料堆積,而是利用自然食材的“五色、五味、五性、五行”的搭配中獲得五行平和。
可輔助改善人們日常不健康的飲食結構,幫助每一餐做到了種類多樣,營養均衡。